一、簡介:
恩拉霉素是由放線菌發酵而得的一種多肽類抗生素預混劑,由包括13個不同種類的17個氨基酸分子和脂肪酸分子所組成的多肽類動物專用抗生素。為白色或微黃白色粉末 (粗品呈灰色或灰褐色的粉末,有特臭);234℃~238℃分解,易溶于稀鹽酸、微溶于水、甲醇、乙醇,不溶于丙酮。恩拉霉素對革蘭氏陽性菌有很強的活性,特別是對腸內的有害梭狀芽孢桿菌抑制力很強。長期使用后不容易產生抗藥性,因它改變了腸道內的細菌群,所以對飼料中營養成分的利用效果好,可以促進豬、雞增重和提高飼料轉化率。
二、作用機制:
1、藥效學研究:
恩拉霉素對革蘭氏陽性菌的作用極強,主要機理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,使細胞壁缺損,導致細胞內滲透壓升高,細胞外液滲入菌體,使細菌變形腫大,破裂而死亡。恩拉霉素主要作用于細菌的裂殖階段,不僅殺菌,而且溶菌。恩拉霉素對于腸道內有害的梭狀芽孢桿菌、鏈球菌、葡萄球菌、肺炎雙球菌等病原體具有強大的抗菌活性。
2、毒理學研究:
恩拉霉素毒性很低,急性毒性實驗表明,恩拉霉素在口服、皮下或肌肉注射給藥時實際無毒;無致突變和致畸變作用。靶動物安全性研究結果表明,恩拉霉素口服給藥安全
3、藥物殘留:
殘留實驗表明,恩拉霉素肌內注射給藥約6h后血液中藥濃度達峰值,隨后逐漸下降,24h后血液中仍有相當數量的藥物存在。因進入體內的藥物排泄緩慢,在組織中殘留期較長,對肝、腎功能也有不良影響,加之能引起注射部位疼痛、紅腫等炎性反應,因此臨床采用內服給藥而禁止注射用藥。
恩拉霉素內服極不易被吸收,藥物主要通過糞便排出體外。相關實驗結果顯示,動物直接服用恩拉霉素后,血液中恩拉霉素的濃度低于檢測限 (0.15μg/g)。肉用雞或豬的任何組織中藥物殘留均低于檢測限 (0.15μg/g)。
三、恩拉霉素的有點與特性:
1)飼料內微量添加,就可起到良好的促進生長和顯著提高飼料報酬的效果。
2)無論在有氧和厭氧條件下,恩拉霉素都能對革蘭氏陽性菌顯示良好的抗菌作用。恩拉霉素對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作用極
強,該菌是引起豬雞生長抑制和壞死性腸炎的主要病因。
3)恩拉霉素尚無交叉耐藥性。
4)產生耐藥性非常慢,目前尚未分離到對恩拉霉素耐藥的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。
5)因為其在腸道內不吸收,所以不必擔心藥殘問題,也無停藥期。
6)恩拉霉素在飼料內性能穩定,即使在加工顆粒料過程中仍保持活性。
7)恩拉霉素可減少雞排稀糞的情況。
8)恩拉霉素能抑制產氨微生物,因而可降低豬雞腸內和血液內氨的濃度,從而降低畜舍中的氨氣濃度。
9)恩拉霉素可減輕球蟲病的臨床癥狀,可能是由于恩拉霉素對繼發感染的厭氧菌有極強的抑制作用。
四、恩拉霉素在飼料中的應用:
1、4%恩拉霉素在雞飼料中的推薦使用:
1)商品肉雞:全程使用
0-14日齡(雛雞階段):200-250g/噸;
15-25日齡(青年雞階段):150-250g/噸;
36日齡至出欄(育成階段):100-150g/噸;
中、小雞階段配合抗球蟲藥:海南霉素、莫能菌素、鹽霉素。
2)肉種雞:
17周-21周,青年雞換料時添加150g/噸全價料,連用30天;
25周-29周,換產蛋高峰料時添加150g/噸全價料,連用30天;
3)蛋雞:
產蛋期,100g-150g/噸全價料。
2、4%恩拉霉素在豬飼料中的推薦應用:
恩拉霉素拌料,對仔豬和育成豬均有促生長和改善飼料報酬的作用。據統計,飼料中添加恩拉霉素,對豬的重量可提高16%,飼料轉化率增加9%。
1)乳仔豬全價料使用:防腹瀉、促生長中;
恩拉霉素200-400g/噸+鹽霉素500g/噸;
恩拉霉素200-400g/噸+抗敵素400g/噸;
恩拉霉素150-200g/噸,單獨使用即可;
2)母豬全價料使用:防止母豬脹氣病,提高泌乳能力;
恩拉霉素:200-250g/噸,提高母豬泌乳量和乳豬斷奶窩量。
|